?振動摩擦焊接機停機后的保養(yǎng)是維持設備精度、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,尤其需針對振動部件、焊接模具、電氣系統(tǒng)、氣動 / 液壓元件等核心模塊進行針對性維護,避免因殘留應力、碎屑堆積或潤滑失效導致下次開機故障。以下按停機后即時保養(yǎng)、短期存放(1 周內)、長期存放(1 周以上)三個維度,詳細說明保養(yǎng)措施:
?

一、停機后即時保養(yǎng):清除現(xiàn)場、釋放應力
1. 清潔焊接區(qū)域,消除殘留雜質
清理焊渣與碎屑:
用軟毛刷(避免刮傷模具)清掃焊接模具(上模、下模)表面的殘留焊渣(如塑料碎屑、纖維雜質),若有頑固粘連物,可用蘸有酒精的無紡布輕輕擦拭(禁止用硬金屬工具刮擦,防止模具表面劃傷影響焊接精度)。
清理振動頭與模具連接面的縫隙(易堆積碎屑),可用壓縮空氣(壓力≤0.4MPa)吹掃,確保無異物卡滯。
清潔工件定位機構:
擦拭工裝夾具、定位銷表面的油污或塑料殘留,檢查定位槽內是否有碎屑堵塞,確保下次裝夾工件時定位精準(偏差≤0.05mm)。
2. 釋放機械應力,復位關鍵部件
振動組件復位:
確認設備已完全停機(振動頭靜止、工作臺下降)后,通過操作面板執(zhí)行 “回零” 程序,使振動頭、滑臺等運動部件回歸機械原點,避免長期受力導致形變(如振動軸懸停時易因重力產生微小彎曲)。
若設備無自動回零功能,手動將振動頭調至最高位,工作臺降至最低位,確保傳動機構處于無負載狀態(tài)。
模具與工件分離:
若停機時模具上仍有未取下的工件,需先手動取下(避免工件長期壓迫模具導致變形),并檢查模具型腔是否因工件殘留產生凹陷或磨損。
3. 處理焊接輔料與耗材
若使用助焊劑或清潔劑,需關閉其供給閥門,將管路內殘余液體排空,并用壓縮空氣吹掃管路(防止液體凝固堵塞),盛裝容器需加蓋密封(避免揮發(fā)或雜質混入)。
二、核心部件針對性保養(yǎng):潤滑、檢查、防護
1. 振動系統(tǒng)(核心運動部件)保養(yǎng)
振動軸承與導軌潤滑:
振動頭的核心軸承(通常為高精度角接觸球軸承)需加注專用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 NLGI 2 級),按設備手冊要求的注油量(通常每停機一次加注 0.5~1ml),通過黃油嘴注入,加注后手動轉動振動頭 1~2 圈,確保油脂均勻分布。
線性導軌(帶動工作臺或振動頭移動)需用導軌油(如 ISO VG 32)擦拭,用無紡布蘸油均勻涂抹導軌表面,重點潤滑滑塊與導軌接觸的滾珠區(qū)域,避免干摩擦導致磨損。
檢查振動組件緊固性:
用扭矩扳手檢查振動頭與模具的連接螺栓(按設備規(guī)定扭矩,通常 25~40N?m),確保無松動(振動高頻沖擊易導致螺栓疲勞松動),若發(fā)現(xiàn)螺栓有滑絲或變形,立即更換(需用高強度螺栓,如 8.8 級以上)。
2. 模具與工裝維護
模具表面防護:
清潔后的模具需噴涂防銹油(若為金屬模具)或專用脫模劑(若為塑料模具),防止停機期間生銹或受潮(尤其在潮濕環(huán)境中,需用防銹紙包裹模具)。
長期不用的模具需單獨存放于干燥通風的模具架,避免堆疊受壓(可墊木質隔板分隔)。
工裝夾具校準:
檢查定位銷、擋塊的磨損情況,若發(fā)現(xiàn)定位面有劃痕或變形(影響工件定位精度),用細砂紙(800 目以上)輕微打磨,嚴重時需重新加工。
3. 電氣與控制系統(tǒng)保養(yǎng)
電路與傳感器清潔:
用干燥壓縮空氣吹掃電氣控制柜內部(去除灰塵,避免短路),檢查接觸器、繼電器觸點是否有燒蝕(若有氧化層,用細砂紙打磨)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(用螺絲刀逐個緊固)。
清潔接近開關、位移傳感器的感應面(用鏡頭紙擦拭,避免油污影響信號檢測),檢查線纜是否有破損(尤其拖鏈內的線纜,易因頻繁運動磨損)。
控制系統(tǒng)參數(shù)備份:
在操作面板上備份當前焊接參數(shù)(如振動頻率、振幅、焊接時間、保壓壓力)至 U 盤或設備內存,避免下次開機參數(shù)丟失(尤其長期停機后可能因電容放電導致數(shù)據(jù)清零)。
4. 氣動 / 液壓系統(tǒng)保養(yǎng)
氣源 / 液壓源處理:
關閉氣源總閥,打開過濾器排水閥,排空壓縮空氣中的冷凝水(避免水分銹蝕管路),檢查壓力表指針是否歸 0(確保無殘余壓力)。
液壓系統(tǒng)需檢查油箱油位(保持在液位計 2/3 處),若油液渾濁(呈褐色或有雜質),需更換液壓油(通常每 6 個月更換一次,型號按設備手冊要求,如抗磨液壓油 L-HM 46),并清洗油濾。
管路與接頭檢查:
檢查氣管 / 液壓管是否有老化開裂(用手彎曲管路,若有裂紋需更換),接頭處用肥皂水涂抹,觀察是否有氣泡(判斷是否漏氣 / 漏油),滲漏處需重新緊固或更換密封件(如 O 型圈)。
三、短期存放(1 周內)保養(yǎng):維持基本狀態(tài)
每日通電 1 次(無需啟動焊接程序),讓控制系統(tǒng)、伺服電機預熱 30 分鐘(防止電容受潮,尤其潮濕環(huán)境)。
保持工作區(qū)域通風干燥,避免陽光直射設備(防止塑料部件老化、電氣元件過熱)。
若環(huán)境粉塵較多,用防塵罩覆蓋設備(預留通風口,避免內部受潮),重點遮蓋振動頭、模具等精密部件。
四、長期存放(1 周以上)保養(yǎng):全面防護、防止老化
機械部件深度防護:
振動軸承、導軌等運動部件需多加注一次潤滑脂(用量為日常的 1.5 倍),手動轉動部件使油脂充分覆蓋摩擦面,防止長期靜置導致潤滑脂干涸。
所有外露金屬表面(如工作臺、模具安裝面)噴涂防銹漆或凡士林,非金屬部件(如塑料防護罩)涂抹保養(yǎng)蠟(防止開裂)。
電氣系統(tǒng)防潮:
斷開主電源,在電氣控制柜內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干燥劑),每月更換一次,防止線路板受潮短路。
伺服電機、驅動器等精密電氣元件需用防潮膜包裹,避免直接接觸潮濕空氣。
模具與耗材存放:
模具需完全清潔后,單獨存放于恒溫恒濕倉庫(溫度 20±5℃,濕度 50±10%),并記錄存放日期(超過 3 個月需重新檢查防銹狀態(tài))。
焊劑、清潔劑等耗材需密封后遠離火源,存放溫度不超過 30℃(防止揮發(fā)或變質)。
五、保養(yǎng)后記錄與檢查
填寫《設備保養(yǎng)記錄表》,詳細記錄停機時間、保養(yǎng)項目(如潤滑部位、更換的備件、清潔情況)、異常問題(如螺栓松動、傳感器信號異常),便于下次開機時追溯。
下次開機前,需先執(zhí)行空載試運行(不裝工件),測試振動頻率、振幅、壓力等參數(shù)是否正常,確認無異常噪音或卡頓后,再進行試焊接(用廢料測試,檢查焊接強度與外觀)。